簡介
內容簡介
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「老鷹想飛」、支持友善生態的「護鷹紅豆」「護鷹米」、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「老鷹嘉年華會」……,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,然後呢?換個說法就是想問,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的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,還可以再做些什麼改變?
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,或許「尊重生命」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,因為唯有如此,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,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。
本書作者陳世一長期從事台灣生態、文化記錄與寫作,可說是位自然觀察者的熱愛與實踐者。話說他二十年前剛來基隆,就被一幕老鷹空中翻身的景像給深深震撼,心想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,直到二○○九年基隆港口的海洋廣場建成後,終於一償宿願了。日後,只要得空就會到老鷹食堂的基隆港口,探望心儀已久的老朋友。因此,這本《鷹飛基隆》醞釀期長達二十年之久,密集觀察不輟更長達七、八年,而觸動他下筆寫就本書的動機,是他察覺到當你我欣喜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舞英姿表象背後,那老鷹在台灣生存困窘的真正原因……。
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,但是卻一針見血地道出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;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,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;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,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;筆者鮮少將生態教育掛在嘴邊,怎知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愛老鷹的人道關懷見解;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,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。
野生猛禽老鷹的生活行為觀察 + 風中舞者老鷹的飛行美學藝術創作 + 既使手指僵直仍要補抓捉老鷹一閃即逝的華麗身影 + 為老鷹發聲,將眾人不求甚解的老鷹生態角色價值重新定義……,作者發現原來圓滿的老鷹生態復育不會光只有老鷹,也有要四季鳥類飛舞、魚群跳躍,以及人類有智慧的善待,一切的一切盡收錄在《鷹飛基隆》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圖文創作之中。
章節
- | 共同推薦 |(p.8)
- 林麗珍(p.8)
- 張清風(p.9)
- 劉克襄(p.10)
- | 作者序 | 不只是老鷹美學,更是自然生態美學 陳世一(p.12)
- 閱讀之前(p.16)
- 主角介紹 ── 老鷹(p.16)
- 老鷹的身體名稱及特徵(p.20)
- | 鷹言鷹語 | 台灣老鷹在世界上的特殊性(p.23)
- 老鷹的羽翼特色(p.24)
- 老鷹的生活習性(p.28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老鷹演化過程小檔案(p.32)
- Part1 台灣最美的賞鷹地點大公開(p.36)
- 北台灣的賞鷹地圖(p.38)
- 台灣最美的賞老鷹地點:基隆港(p.40)
- | 鷹言鷹語 | 基隆港出現的老鷹數(p.42)
- 全台專屬限定,基隆港賞鷹地圖(p.44)
- | 基隆港一日遊 | 到基隆港賞鷹,悠哉漫遊去!(p.48)
- 四季造訪基隆港的鷹群(p.50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小鷹的成年禮(p.54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破破鷹、無尾鷹的天空奇景(p.56)
- 為什麼台灣的老鷹越來越少?(p.58)
- Part2 歡迎光臨基隆港 ── 老鷹之港(p.62)
- 最耀眼的空中舞者:基隆市鳥老鷹(p.64)
- 和老鷹相約,在基隆的海洋廣場(p.66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拉近人與鷹的距離,就從基隆港開始(p.69)
- 有老鷹飛舞的港口最美(p.70)
- 老鷹秀是基隆港的年度盛事(p.74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鷹鴨大戰?原來如此!(p.78)
- Part3 欣賞空中的舞者 ── 老鷹美學(p.80)
- 擁有老鷹剎那停格的專屬美(p.82)
- 振翅、盤旋與滑翔:優雅的風中舞者(p.88)
- | 鷹言鷹語 | 風從哪裡來,問問老鷹便知!(p.95)
- 漂浮與懸停:困惑的空中哲學家(p.98)
- 老鷹牌華服、雨傘、手旗(p.108)
- Part4 基隆港的老鷹飛行秀(p.112)
- 大鷹、小鷹的抓食特技表演(p.114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抓食中的老鷹洩漏了天機:風向的祕密(p.126)
- 空中追逐:搶食秀(p.132)
- | 鷹言鷹語 | 鷹族的求生之道(p.137)
- 雙飛共舞(p.138)
- 千姿百態:剎那停格(p.144)
- 力與美:鷹彈和爆開的鷹花(p.154)
- 空中密碼:線條與字母(p.158)
- 老鷹飛行路徑總整理,精采畫面不錯過(p.162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拍攝老鷹技巧分享(p.170)
- Part5 老鷹的進食菜單解密(p.172)
- 基隆港的老鷹吃什麼?(p.174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從食物觀點,探究老鷹消失的問題(p.178)
- 生態系上扮演分解者的角色(p.180)
- 基隆港的老鷹,只挑喜歡的菜吃?(p.184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被誤解的老鷹 ── 不抓雞也不抓魚(p.186)
- 基隆港的老鷹進食菜單觀察(p.188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外國的老鷹吃什麼?(p.192)
- 海洋廣場附近可見家八哥、喜鵲(p.194)
- | 鷹言鷹語 | 老鷹也有競爭者?!(p.196)
- 要不要分享食物給老鷹?(p.198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國外案例:日本、香港(p.202)
- | 鷹事知多少? | 重建人與老鷹的關係:以基隆港為例(p.204)
- 同場加映 基隆港賞魚樂(p.206)
- .基隆港的魚群奇景也不輸天空飛羽(p.208)
- .旭川河口烏魚搶氧大逃亡(p.208)
- .萬頭鑽動的烏魚在河口聚集著(p.210)
- | 魚事知多少?| 烏魚為什麼要跳出水面?(p.212)
- .象魚仔是老基隆人的餐桌佳餚(p.213)
- .背上尖刺是黑鯛的自衛利器(p.213)
- .悠游的河魨華麗現身(p.214)
- .躲避熱浪來到基隆港的青鱗仔(p.214)
- .颱風吹來南部魚塭的虱目魚(p.214)
- .誤入基隆港中的鯨豚(p.215)
- 附錄(p.216)
- | 基隆港老鷹ㄟ代誌 |(p.216)
- | 參考資料 |(p.218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陳世一
台北人,現居基隆。
自然觀察者、文史工作者。
長期從事台灣生態、文化記錄與寫作。
著有《九份之美》、《綠色旅行》、《尋找河流的生命力》、《基隆漁業史》、《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》等書。
20年前剛來基隆,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,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錶框的天空,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像,這畫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,心想,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,直到2009年海洋廣場建成後,終於可以更靠近看、拍牠們了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